海报新闻记者 丛萍 首席记者 张珈玮 重庆报道
从单一项目到人才、技术、市场全方位对接;从单一项目合作到全产业链布局;从对口帮扶到多方共赢;从传统观光向文化体验升级发展……自2010年启动以来,15年的山海携手,鲁渝协作从单向帮扶迈向深度交融。
农业协作:从单一项目到人才、技术、市场全方位对接
眼下,在重庆市巫山县的秋月梨种植基地里,沉甸甸的秋月梨压弯枝头,下个月即将迎来丰收。
重庆巫山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势落差大,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是必然选择。巫山借助鲁渝东西部协作平台,邀请专家团队对土壤、光照及环境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估,最终确定了种植秋月梨。烟台市为对口帮扶对象请来了秋月梨种植专家,手把手教当地农民种植技术。
从无到有,从有变优。巫山县三溪、双龙、金坪、官渡等9个乡镇种上了秋月梨,总面积达6000亩,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秋月梨是鲁渝农业协作的缩影。如今,“山东品种+重庆基地”产业共建模式已经富有成效,精心培育的巫溪老鹰茶、酉阳大闸蟹、城口老腊肉、石柱莼菜、黔江蚕桑、巫山秋月梨等6大特色产业已形成规模,在14个山区库区县(区)打造了一批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标志性产品品牌。
鲁渝农业协作从单一产业帮扶向人才、技术、市场全方位对接转变。潍坊是农业大市,是“菜篮子”工程的优等生。“潍坊模式”已经在1600多公里外的重庆开州区落地生根,“潍坊技术”通过多期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班,让当地干部群众弄懂弄会。借助潍坊的技术支持,开州区现代农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开州区的农业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自2021年以来,山东组织772人次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到重庆开展帮扶工作,接收428名农业科技人员赴鲁交流学习。不仅解决了重庆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也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本地技术骨干。
产业协作:从单一项目合作到全产业链布局
重庆市石柱县是“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辣椒百强县”,淄博协作资金注入石柱企业,助其建成3000吨辣椒粉、700吨辣椒红油生产线,产品直供周黑鸭、德庄等餐饮巨头,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带动50名村民就近就业。
在石柱县黄精的产业链建设上,淄博助力建设精选车间、产品生产车间、烘干大数据平台等,推动黄精的精深加工。建设黄精博物馆、黄精产品文化馆及体验馆,推动黄精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
鲁渝协作在产业领域实现了从单一项目合作向全产业链布局的转型,发挥了山东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优势,激活了重庆本地的资源禀赋和劳动力潜力,改变了重庆“大资源、小产业”的困境。
7月2日,重庆巴渝特色名优“金名片”巫山脆李山东烟台销售推介会在烟台市举行。巫山与烟台经销商签订产销合作协议,并向品牌授权直营店颁发授权证书。
去年11月,2024鲁渝消费帮扶产销对接大会在济南市举行,吸引了100余家鲁渝两地企业参加。50余家重庆企业带来300余款特色产品现场展示。达成农特产品产销合作协议15个,签约总额6000余万元。
这种跨区域的产业协作模式,体现了鲁渝协作从“对口帮扶”向“多方共赢”的转变,鲁渝消费协作已由销售扶贫产品扩大到农特产品,由销售14个脱贫区县农产品扩大到全市农产品,由销往山东扩大到帮销全国市场,今年上半年组织两地近100家产销主体开展对接活动。
文旅协作:从传统观光向文化体验升级
近年来,鲁渝文旅协作主要依托两省市文化旅游资源禀赋,持续开展“十万山东人游重庆”和“十万重庆人游山东”活动,通过门票互免、客源共享、融合发展,极大提升了两地旅游吸引力,有效促进了两地游客互访,鲁渝文旅协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眼下,鲁渝文旅产业产品推介推广活动在山东博物馆举行。时尚的苗绣首饰、纯手工龙凤花烛、精致的竹编、重庆特色美食等重庆特色吸引游客驻足欣赏、体验。鲁渝共建重庆非遗展示馆通过采取非遗技艺展示、民俗文化展演、文旅产品推介等形式集中展现重庆非遗魅力,并邀请多名重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来现场展示展演。
7月25日上午,在重庆举行的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潍坊风筝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红卫带领小朋友们体验传统纸扎工艺,来自重庆的蜡染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雷则展示了独具巴渝特色的蜡染技艺,南北非遗对话,促进两地文化交流和资源共享。
近年来,在山东省东西协作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在重庆市14个区县建成鲁渝共建非遗工坊32个,开展木雕、刺绣、竹编等非遗技艺培训3900余人次,累计带动就业人数超过万人,非遗工坊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眼下,鲁渝两地文旅协作从传统观光向文化体验升级发展,两地进一步深化交流对接,加强优势互补,打造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
如今,站在新起点,这场山海之约正以更开放的姿态,绘就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图景。
洪萨配资-洪萨配资官网-专业股票配资公司-配资交流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